连接 | 特色描述 | 流动感觉 |
---|---|---|
主→属 | 常见,制造紧张 | 向前发展(推进) |
属→主 | 极其常用的终止式(Authentisch) | 紧张到放松(回家) |
下属→主 | 退回家的感觉(Plagal) | 回归(后退) |
下属→属 | 给属一个推进力,增强紧张 | 向前发展(推进) |
主→下属 | 可以,较自然 | 转换 |
属→下属 | 非常少见,制造惊喜和特殊效果 | 非常规方向,慎用 |
转位与四六和弦
1. 转位的基本概念
-
什么是转位?
- 指的是判断和弦最低音是谁,而不是和弦各音的排列顺序。
- 判断标准:
- 根音在下=原位
- 三音在下=第一转位
- 五音在下=第二转位
- 不管和弦有多少重叠音、排列多复杂,只要看最低的那一个音。
-
德式标记法:
- 原位:T/S/D
- 第一转位:T₃/S₃/D₃
- 第二转位:T₅/S₅/D₅
2. 转位的音乐感觉与和声思维
-
转位的听感:
- 相比原位更不稳定,有悬浮感或悬着感。
- 乐句如果终止于转位,结尾感较弱,不如原位有归属感。
-
正确的思考方式:
- 不要将转位视为“和弦”本身的改变,而应关注最低声部作为旋律的美感和流动性。
- “和声学中的转位思考”实质关注两点:
- 最低声部本身的旋律美
- 最低声部和最高声部(主旋律)的对位关系(主要利用三度、六度)
-
普遍写作手法:
- 开头、结尾用原位增加稳定感,中间多用三六度(转位),增强流动、避免五八度平行,形成“张力弧线”。
3. 六四(四六)和弦(第二转位)的特殊性
-
**本质:**第二转位和弦=六四和弦(例如C和弦SOL-DO-MI)
-
历史与听觉:
- 四度在巴洛克时期被认为是不和谐音,因此“六四”组合有强烈的不稳定感,需要解决。
- 在终止式(尤其俗称“半终止/完结句”)中,V级上的四六(D46)和弦到三五和弦成为惯例,被听觉本能地当作“必须解决”的和弦。
-
用法分析:
- 不是所有第二转位都具有“需要解决”的味道,还取决于它出现在乐句的强拍/弱拍、是否为通过音。
- 如果六四和弦处于经过/弱拍、仅为低音旋律需要,则仅作片段连接用;
- 如果六四和弦位于终止或停留,且在强拍被固定,则会强烈需要解决。
-
分类:
- **T₅(主功能第二转位):**只是不稳定,不等同于D四六和弦
- **D四六和弦(属功能“四六和弦”):**根音为五,四、六音是倚音,需要逐步解决到三五和弦(四→三,六→五),不同历史时期解决顺序可变。
-
实践建议:
- D四六和弦不要当做普通和弦看,因为四和六往往为倚音/辅助音,有时只出现四或六其中之一,且解决方式灵活,尤其在浪漫派音乐中变得多样。
- 在德式功能和声体系中,D四六和弦视为属功能的变体,归入D类,而非T₅。
下属家族与和声标记的逻辑
1. 德国功能和声数字标记逻辑
- 德国体系中的数字使用
- 字母下方的数字:代表转位(如S₃为下属和弦第一转位)。
- 字母上方的数字:用于区分和弦中“原位但非三五音的扩展”,例如有“6”在上表示原位根音在下,但有了第六音。
- 举例
- D下写₃:属和弦第一转位(第三音在下)。
- D上写⁶:根音为属音,但加了六音(即原位六和弦)。
2. 六音在和弦中的角色与听觉逻辑
- 六音出现代表该和弦并不总是“必须解决”的倚音(不像四度非解决不可)。
- 和弦如D⁶、S⁶,在根音和三音的大三度基础上加六音,整体听觉仍为“大三和弦加色彩”。
- 晚期浪漫时期及后期作品中,主功能大三和弦加六音用作终止,完全是独立稳固的和弦。
3. 下属家族(S家族)常见扩展和弦
3.1 下属加六五和弦(S₅⁶)
- 结构:下属三和弦(IV或ii),在原有三五音基础上再加六音。
- 德国体系写法:S₅⁶
- 特色:
- 四音的和弦,内有二度(或七度),色彩较浓。
- 与普通S和S⁶互换性很强,功能一致,区别在色彩。
- 在西欧和俄体系常被视为二级七和弦第一转位(如ii⁷¹),但德式更重视下属根音。
3.2 下属六和弦(S⁶)
- 结构:IV上加三音与六音(根音-三音-六音),没有五音。
- 写法:S⁶(不等同于S的第一转位,而是根音在下,加六音)
- 功能与感觉:
- 用法极广,色彩柔和,往往常用、大于普通S和S₅⁶。
- 根音总是显著——声部分配中会重复和突出下属根音。
3.3 那不勒斯和弦(S降6/ S♭6/ SN)
- 结构:下属六和弦的六音降半音构成更暗的色彩。
- 例如F小调的S♭6:下属(降B)-小三-降六。
- 本质是小S6基础上降六而非大三和弦在bII级。
- 写法:Sn 或 S♭6(一定是小s)
- 功能与色彩:
- 出现时最底音总是下属,强调根音感。
- 听起来极为阴暗,和主和声色彩对比强烈,大调乐曲中也常见。
4. 理论与实际思考逻辑
- 德式体系强调:根音始终为核心,和弦功能感由根音决定,哪怕和上音型不再标准三和弦结构。
- 与俄式体系相比,德式下属的S56/S6/拿破仑和弦都更注重听觉感觉与功能归属,而不是七和弦的传统理论命名。
- 在实际配器与和声写作中,作曲家更关心:
- 最低声部(贝斯线)的旋律性和根音安全感
- 最高与最低声部的三六度对位关系和整体织体丰满性
5. 总结与练习建议
- 三种常用下属扩展和弦(S56、S6、Sn)功能可互换,仅色彩情感有差异,理解听感是最关键。
- 小调中出现大S较少,但小S(包括S6、Sn)可广泛应用于大调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