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系列的第一篇请点击 这里

在进行我们下一篇分析之前,我必须先把我的这一套关于重复和对比的理论好好整理一下,不然无法继续。

首先我们要定义一下什么是”好”的旋律。一个好的旋律,不管任何风格,都一定符合以下几点基本要求:有整体性,不无聊,逻辑清晰,令人印象深刻。有人要说了,音乐的“好”不是很主观的么?这里我先解释一下,就是这几点不是我定义的,而是我分析发现,所有经得住百年以上的时间考验的作曲家们的旋律,都至少符合这几点。

那么如何写出好的旋律呢?于是我们就要来说几个我花数年总结的” 王氏音乐定律 “™©(嘿嘿)

(这些定律广义来看是可以描述音乐而不局限于旋律的,但是由于这几篇文章重点在于旋律,我们就暂时狭义的来看它们怎么描述旋律)

在讲定律之前,先要把一些定义搞清楚。我们这一篇文章就用一个最著名,也是最令人难懂他为什么著名的曲子来举例吧。相信下面这个旋律应该没有一个人不认识:

重新播放播放 (k)00:08 / 00:19画中画 (p)网页全屏 (t)全屏 (f)

【定义】

重复

是一种广义上的“再次呈现”,无论音高,音程,节奏,动机…只要能明显听出来某个东西再次出现的,都可以叫重复。重复花样非常多,下面举两个例子:

反复对比

这两个词语的定义需要有一个额外的前提:两段等长的音乐

如果两段等长的音乐节奏和音型一样,那么他们之间呈反复关系:

反复也是一种重复,是一种局限于同样长度、节奏和音型(!)的重复。

如果两段等长的音乐节奏和音型不一样,那么他们之间呈对比关系:

(具体不一样到什么程度才能算上对比,这里先不展开说,大家先看图体会一下。)

内部反复内部对比

如果把两段等长、有反复关系的音乐拼起来,拼出来的新整体拥有内部反复

把两段等长、对比关系的音乐拼起来,拼出来的新整体则拥有内部对比

对比的 低阶高阶

如果两段对比关系的音乐,各自都是内部重复的,那么他们之间的对比是低阶的:

如果两段对比关系的音乐,各自都是内部对比的,那么他们之间的对比依然是低阶的:

只有内部反复的音乐和内部对比的音乐之间产生的对比才是高阶的

换句话说,高阶对比只能通过 重复和对比 之间的对比 获得。

------定义先说这么多,现在说定律------

先回顾一下我们想要写什么样的旋律:有整体性,不无聊,表达清晰,令人印象深刻。

【定律一】

内部反复的音乐,听起来不是一个整体,而是两个小句。

内部对比的音乐,听起来是一个整体

也就是说一个有整体性的旋律,一定是拥有内部对比的。

【定律二】

反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,而一直反复、没有对比则容易无聊。

(试想莫扎特如果这样写头两小节:)

我们倒是能记住这个动机了,但是你会觉得这是个好旋律吗?就跟你会记得”恒。源。祥。 羊羊羊!“,但是你想起它会有愉悦感吗?

【定律三】

对比可以避免反复产生的那种无聊,而一直对比,没有重复(和反复)则会逻辑不清,留不下印象,产生另外一种无聊。

(试想莫扎特如果这样写:)

这个别说记住了,从第二小节我就开始跑神儿了,后面直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(大家体会一下这两个糟糕的旋律)。

00:16

那么问题来了,要有整体性,要不无聊,就需要对比;但是又不能一直对比,又会产生另外一种无聊。这可怎么办?于是我们就需要:

【定律四】

低阶的对比仅适用于微观的比例尺。大比例尺则一定需要高阶对比。

我们回想一开始定义对比的例子:

在一小节这个比例尺下,由于音乐信息足够少,我们都还能够完全跟上。而当我们把比例尺放到两小节时,高阶和低阶对比的差别就已经非常明显了:下面三个旋律哪个最好听最抓人?

我不知道你们,我反正是最喜欢最后一个。而最后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拥有高阶对比的旋律。

00:16

第一个缺乏整体性,有点无聊,但是至少通过重复有一些能记住的东西,有的时候作曲家为了获得更高阶的对比也会故意写类似这样的旋律,就如同为了获得两小节这一层的高阶对比,莫扎特在第一小节也做了反复一样。

而第二个其实也不能算是差,但是明显会比最后一个逊色很多。它不至于太差的原因也跟我们还相对小的比例尺有关。两小节的信息量毕竟大不到哪里去。如果再放大一点——还记得这个旋律吗:

所以好的旋律是一定拥有高阶对比的。

【定律五】

在保证高阶对比的情况下,重复(注意不是反复)越多,越令人印象深刻。

我们来看莫扎特这个旋律,首先我们已经知道他包含高阶对比了。但是除此之外他还包含了各种花式重复:

其实这个道理也很好理解,高阶对比本身就要求反复,反复本身就是重复的一种,再额外加上其他花式重复,记不住就怪了。

看过《莫扎特传》那个电影的同学可能还记得这个情节,萨里耶利给那个牧师弹了几个他自己写的旋律,他没一个有印象的。最后弹了莫扎特的这个旋律,他顿时说啊这个我记得!同学们,他记得不是因为莫扎特有魔法,而是因为这个旋律里面藏了多少玄机啊!

其实很多莫扎特最著名的旋律都是这样的,高阶对比外加花式重复,我这里就举一个例子,土耳其进行曲人人都知道吧:

00:15

再来看看这里面的花式重复:

这几条定律真的是适用于所有时期的旋律,风格不限。并且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旋律(通过恒源祥羊羊羊方式洗脑的旋律取消评比资格)一定都是符合这几个定律的,这里就举两个例子:

这得算德彪西最著名的旋律之一了吧:

00:31

(牧神午后前奏曲)

这也得算肖斯塔科维奇最著名的旋律之一了吧:

00:20

(第二钢琴三重奏,第八弦乐四重奏)

****星号区****

在我被一堆表面上不符合上面定律的著名旋律啪啪啪打脸之前,我先声明一下:

以上讨论的所有定义定律,都经过了极度简化并且只适用于理想状态下(不过其实已经能描述绝大部分的好旋律了)。当情况不那么理想时,用我们之前的狭义定义分析就不够了,于是就需要一些拓宽的定义:

广义 上的 反复

只要是等长,并且在动机、节奏上有明显对应关系的(同样角色的音或节奏出现在同样的时间上),都算是广义上的反复:

广义反复就可以再去分成绝对反复和对比反复,然后就又有更复杂的算法,篇幅不够没法展开说。

广义高阶对比

目前狭义高阶对比说的是 反复 与 对比 之间的对比,广义上就可延伸到描说重复(包含反复)与对比之间的某种平衡,还是篇幅不够没法展开说。

除此之外,本文没有讨论:

不完全小节、强弱、奏法、和声、情感、风格

比“把等长音乐组合起来”这种基本语法更复杂的语法

具体什么样的两段等长音乐才能算是对比关系

绝对反复、对比反复和其他花式重复逻辑之间的的对比怎么加权

等等等等…

******星号区结束*****

----------忍不住吐槽的分割线------------

今天写这篇文章也帮我想明白了很多东西。其中包括三个困扰了我很久很久了的问题:

为什么莫扎特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,却百听不厌,而众多先锋派看起来那么复杂,却听得让人想睡着?

同样是不和谐,为什么我喜欢肖斯塔科维奇,记得住肖斯塔科维奇,却对其他众多先锋派无感?

同样是和谐,为什么为什么我喜欢莫扎特却不喜欢口水歌?(虽然口水歌也能让我记住)

如果有阅读的同学们也曾被这些问题困扰,有了今天这篇文章的武装,我们终于可以大声说出来答案(也请你们开始大声的说,不然古典乐真的就慢慢消亡了):

好多那种表面上贼复杂先锋派难听,不是因为我们傻逼听不懂,而是因为他们一、缺反复,二、缺乏高阶对比。没反复就不可能让人有印象,也更不可能有高阶对比,而低阶的对比就算再复杂,比例尺一大也就会让音乐变得不知所云。莫扎特短短四个小节之内就已经能有两层的高阶对比了:

而你说这种看起来复杂的东西:

00:29

除了复杂节奏音高音色造成的低阶对比之外,没有什么听得出来的重复,没有任何高阶对比。听一会儿脑子就忍不住开始无聊的走神了,听完了能有印象就怪了。而且跟之前我们分析莫扎特的那种有深度的复杂相比,这个只是表面复杂,其实核心一点也不复杂,只是刷上了一层复杂的油漆——堆技巧没什么牛逼的。

肖斯塔科维奇虽然不和谐,但是他仍然有高阶对比。

而口水歌,我能想到的解释就是,它洗脑,因为他重复多;而我觉得它不好听,因为它对比少,就更别提高阶对比了。

另外请大家分析音乐一定要秉承诚实于耳朵的原则(!)就跟今天举例的莫扎特,我一定是先听到了它的牛逼,感受到了它的魔力,然后再去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这么牛逼,这么有魔力。而不是反过来,我先分析分析分析分析,一看纸面上这么复杂,所以他听起来一定牛逼,就算我的耳朵觉得它听起来像屎一样难听我也要逼着自己说他牛逼(现状很多人都是这个状态)。

最后一句话总结今天的文章:音乐是否高级不在于它和谐不和谐,也不在于它表面复杂不复杂,而是在于它有没有足够高阶的对比。

还没有人送礼物,鼓励一下作者吧 所属专栏 · 2020-06-03 12:29 更新 古典音乐创作王乐游17 篇内容 · 1531 赞同 最热内容 ·如何写好旋律(一)从二到四 编辑于 2019-02-22 12:17 作曲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古典音乐